多彩的玉米皮编出了民族团结的“同心结”
发布日期:2023-05-11 作者: 点击:
在固阳县兴顺西镇哈达合少村,几名妇女围坐在村委会的马慧桃手工编织工作室里,讨论手工编织的图案。五颜六色的干玉米叶在他们灵巧的手上反复翻转,很快就编织成了生动的工艺品。普通的玉米皮似乎在“农村艺术家”手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,精美的艺术品描述了生命的延续和美的再生。这是48岁的马慧桃回国创业致富的法宝。
回家创业的马慧桃
土生土长的马慧桃,从小就生活在兴顺西镇的一条沟里。和很多村民一样,长大后离开家乡外出打工,做过餐饮,进过工厂,每年都在流浪,努力工作,带来孩子的成功、家庭和美好。
去年春节回家后,平淡的生活发生了变化。看到家乡笔直干净的柏油路,家家户户安装的厕所,村里流行的纯净水供水站,家家户户覆盖的互联网,国家扶持的村集体经济项目,马慧桃亲身感受到了家乡的巨大变化,不禁有了回家创业的想法。她的想法得到了全家人的一致认可。
玉米皮变工艺品
从小生活在农村的马慧桃,对种地并不陌生。他承包了100亩良田,建造了温室和温室进行养殖。创业的热情不止于此。当我们看到一捆捆收获的玉米皮被做成肥料时,“艺术家”的目光看到了商机:玉米皮制成的工艺品和小家具不就是城市人追求的复古风格吗?不就是和工业风格的装修融为一体吗?马慧桃的想法得到了兴顺西镇党委、政府和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。没人参与就挨家挨户动员,没地方联系村支部提供场所。只有马慧桃手工编织工作室。
小手工,也有学问。玉米皮的编织技术是利用漂水、干燥、碎片等处理过的玉米皮,通过穿插、绞股等技术编织成具有实用功能的器物或工艺品。马慧桃告诉记者,玉米皮的选择非常讲究,每个玉米能选择好的3到5个。“我们选择的是来自玉米的玉米皮,一般位于从外到内的5到10层,长约10厘米。这些玉米皮会更有韧性,制作效果也会好。”
村民们看到马慧桃精致的作品后,都表示愿意加入。随着工作室人员的完善和作品的完善,马慧桃开始通过网络直播和短视频来推广和销售自己的品牌。马慧桃说:“虽然我们的收入没有达到预期,但我有信心利用互联网的东风打开我们的乡村振兴梦想。
在“马慧桃手工编织工作室”中,各种民族文化相得益彰。编织的作品包括蒙古马头琴、满族服装和回族小吃...不同的文化在小玉米皮上展现了自己的美丽、美丽和共同。正是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包容,村里的工匠们展示了自己的才华,开始了自己的大脑,用一双巧手编织了民族团结的“同心结”。如今,在马慧桃的带领下,哈达合少村的各族农闲女性纷纷参与玉米皮工艺品编织的行列。工作室经常举办各种编织培训,鼓励各族子女通过技艺传承接手,努力工作,促进老乡。
*免责声明: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,本网将予以删除。